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但是距離制造業強國仍然有一段距離,在工業4.0、物聯網、機器人、大數據、云、無人工廠、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這些宏觀概念之下,中國制造業正在逐步適應著悄然而至的產業升級變化及數字化轉型。為此,工業之美2018年度論壇暨頒獎典禮上,界面新聞特邀重量級業內專家學者、企業高管和媒體同行,以創新驅動中國智造為主題,共同來探討中國制造業的升級之道,并現場頒發了工業之美2018年度創新企業及工業之美2018年度創新產品獎。
主辦方致辭
界面財聯社聯合創始人何力先生在致辭中表示,工業之美始終是一個有意思的議題,無論從宏觀層面、產業角度、智能時代等層面來說都顯得尤為重要,在這個效率不斷提升的年代,工業之美不僅僅是字面意思,還包括產業之美、心靈之美、和諧之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意識到審美能力的重要,意味著你不僅僅有一個不斷提升的差異化競爭力,還意味著未來將有一個豐沛的人生。制造業的升級不僅僅是傳統效率的提升,而是競爭之外更多趣味和審美的提升,因為當今這個時代人民是需要好的產品、好的服務、好的食物、好的空氣、好的水、好的一切。創新驅動中國智造是一個恰逢其時的議題,特別是在現在這樣一個產能過剩的時代,是一個值得深遠探究的議題。為此,界面新聞希望通過此次論壇,邀請業界專家與企業領導者,發揮領域所長,從創新角度出發展開分享,從而能為中國制造業做出一些貢獻與推動。
萬物互聯和智能趨勢下企業變革,產品變革和制度供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所長馬駿就《萬物互聯和智能趨勢下企業變革,產品變革和制度供給》主題發表演講,他指出,萬物互聯時代企業變革的三大趨勢為:產品從硬件為主轉變為軟硬并重;用戶關系從一次性交易轉變為長期服務;數據成為企業核心資產。同時,智能制造與開放式創新有望賦予企業領跑下一個時代的全新活力,由此可見各個方面都無時不刻發生著這么重大的變化,相應的我們的制度也要進行變革,公司、企業也需要借鑒西方國家來完善我們的制度。
創新驅動高質發展
埃森哲戰略大中華區總裁余進博士在演講中表示:現在500強榜單的變化速度,每兩周就會有所更新,未來十年間,現在看到的世界500強企業,50%不會再在這個榜單上存在了,因為商業世界是一個不斷被顛覆的世界,特別是今天很多技術的發展,已經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商業的可能性,已經讓顛覆成為新常態。為此,抓住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領軍者的兩大核心能力顯得至關重要。
1、智能化運營:從海量數據中生成數據洞察,持續提升客戶體驗,不斷強化當前核心業務。2、數字化創新:借助數字技術力量,加速企業產品與服務的創新,開創新的商業模式,孵化新的業務項目。
如何利用技術進行敏捷的開發;同時擅于利用工業之美進行智能制造;如何利用技術實現柔性的供應鏈賦能智能生產與制造,都是值得企業深思的課題,要想真正把數字化轉型做好,需要全方位的打造數字化的創新和智能化的運營。
全球產業鏈重塑下的智造升級
在圓桌討論中,財經雜志副主編馬克擔任主持嘉賓,與在座嘉賓就《全球產業鏈重塑下的智造升級》展開深入探討,各位嘉賓也就此話題發表了個人觀點。
李凱(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業務負責人):
堅信中國制造業的美好前景,中國工業過去幾十年進步很大,智能工業互聯網時代,仍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打開傳統工業生產過程的“黑箱”,使其透明化、信息化,是智能制造成功、提升效益的必要因素。
花明(SAP大中華區數字化供應鏈與制造 總經理):
智能制造時代,大規模定制、個性化成為可能,使得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能力大為增強。
通過智能制造提升效率的關鍵,很多時候依賴于對生產流程的梳理、對自身數據的了解。
崔斌(樹根互聯副總裁):
兩化(工業化+數字化)時代,工業之美的魅力將更多的體現在數字化、內容領域。例如工業云,就給了缺乏大規模投入可能的中小企業一個智能互聯的機會:按需付費。
王剛(硬蛋科技副總裁):
智能制造時代,如果說大企業是為了鞏固護城河,中小企業的首要目標則是存活。以創新模式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幫助他們先活下去,是硬蛋的使命。
數字化驅動蒂森克虜伯繼續創造工業之美
蒂森克虜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技術研發和可持續發展負責人田昊指出,未來,將價值鏈進行數字化聯結,將成為成功的關鍵要素。今后的高層建筑,也許不僅是“上上下下”的聯結,大樓之間的橫向串門也有可能。面臨數字化的挑戰企業該怎么應對,就像所有的傳統企業都在做的,擁抱變化。過去一直說工業最關心的是什么?是怎么能夠更好地提高效率,不管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圍繞著都是生產力,現在咱們的生產率已經到了一定的階段,進一步往下怎么做?這里我們認為如何能夠把價值鏈之間進行有效地數字連接,應該是未來競爭力的核心。
殼牌工業潤滑油,開始智慧潤滑時代
殼牌工業潤滑油總經理陳斌將作為主題演講嘉賓發表精彩演說,為現場的嘉賓帶來深刻干貨分享。他表示,油在工業運行中是“隱形”的,重要性宛若血液之于人。好的潤滑油,能夠降低35%的運維成本。工業生產過程中,潤滑油也需要智能化、數字化管理。
潤滑油在運維中的數據,如能得到有效分析,同樣能夠釋放更多價值。我們有一個愿景,希望到2020年,這個平臺能夠連20000家工業客戶,20萬臺設備,大量的積累油品數據,能夠跟廣大的OEM客戶一起,把這個平臺建立好。這是殼牌在傳統行業怎樣利用數字化手段幫助大家開發出降本增效的利器,不管是數字化還是創新引擎,更多地還是客戶要有這個痛點,我們能去幫客戶找到這個痛點,最終達成降本增效的目的。
尋找數字化產品創新引擎
在第二個圓桌討論中,界面財聯社副總編輯任雪松做為圓桌主持人,與在座嘉賓就《尋找數字化產品創新引擎》議題方向,從商業實踐、用戶體驗、市場反饋等維度進行深度探討,發現中國制造在蛻變當中涌現的創新產品和服務。
孫嘉棟(大疆農業高級總監)針對何為創新引擎展開分享,他表示:創新的驅動力,源于現實生活、現實問題。大疆農業的愿景,是幫助中國農業改變暫時落后的現狀,實現彎道超車。同時在特定行業的應用型創新,不僅需要底層技術積累,也需要快速了解行業具體問題的感知力。大疆農業一方面注重對研發人才快速學習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在特定領域與外部伙伴的合作。不久的將來,5G 最值得期待。大帶寬、低延遲網絡是物聯網、AI 技術再上一層樓的催化劑。
Joachim Krogshave (格蘭富集團工程部及中國技術中心高級總監)則表示:針對國內消費者的需求痛點,建立中國自主研發中心尤為關鍵。格蘭富集團非常期待中國“海綿城市”建設的未來前景,因為創新是格蘭富的DNA,植根于我們的戰略中,是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同時格蘭富也十分注重人才的運用,用各方面資源互相融合來保證我們的創新機構,也就是中國技術中心能夠非常良好的運行,只要能夠為我們的業務創造良好的未來發展,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驅動力。為此格蘭富致力于參與其中并不斷嘗試、不斷突破,為幫助提升中國城市化過程中的水資源管理水平而不懈努力著。
工業之美2018年度創新企業及工業之美2018年度創新產品頒獎典禮
論壇過后,工業之美2018年度創新企業50強及工業之美2018年度創新產品獎兩項大獎正式公布,并在現場舉行了盛大頒獎儀式。
界面財聯社副總裁郭為中、界面財聯社副總編輯任雪松、界面財聯社編委楊悅,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日立電梯(中國)有限公司、斯凱孚中國、思愛普(中國)有限公司、三一集團、一汽-大眾奧迪、蒂森克虜伯、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卡特彼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霍尼韋爾(中國)有限公司、OPPO、格蘭富(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殼牌(中國)有限公司、富士通(中國)信息系統有限公司、創維集團、艾默生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阿克蘇諾貝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忠旺控股有限公司等50家獲獎企業頒發大獎。
界面財聯社營銷中心副總經理汪曉平、界面財聯社活動部總監顧仁懿,為OPPO Find X 、東旭光電石墨烯超級燈、蒂森克虜伯MULTI、大疆“御” Mavic 2無人機、京東方boe畫屏、奧迪全新Q5L、藍箭航天、格蘭富怡盒、霍尼韋爾互聯工廠、富士通工樂未來COLMINA、易造機器人、愛馳汽車頒發年度創新產品大獎!
在掌聲中,工業之美2018年度論壇暨頒獎典禮圓滿落幕。創新驅動中國智造不僅僅是今天論壇的主題,也是未來中國制造業需要不斷探索的長遠話題,更是每個企業的使命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