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是2015最火的詞之一。春晚上,與主持人互動的機器人能走路會跳舞,交流無礙,而廣州分會場的機器人集體舞蹈表演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工信部發布的《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都對機器人行業大力支持,再加上我國工業轉型升級對其需求巨大,各地機器人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成立。前兩年,我國工業機器人企業從200多家一躍發展為800多家。
很多地方的企業在“機器換人”,東莞這“世界工廠”尤其明顯。但從2014年開始,訂單減少,東莞代工業一蹶不振,并且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老板要發工資并提供福利保障。一工廠陳老板表示: 以前普通一線工人,大概2千來塊工資就可以了,今年最少都要4500。為此,他來到機器人制造企業,當看到全自動機器人手臂正按規定軌道高效率工作時,他欣喜不已。
陳老板算了一筆賬,他的車間需要300位工人,如果采用機器人,車間人數可以降到150人,一年就可節約900余萬資金。陳老板計劃今年投入1千萬資金來升級廠里的生產線,提高自動化水平。
哪些崗位會被機器人代替?
很明顯,純依賴勞力的崗位最容易被淘汰;服務業危機重重,送餐機器人已入駐餐廳;一線操作崗位也難逃厄運,今年2月15日,安徽省經信委將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3000臺,有望在汽車、家電、鑄造等領域率先上崗。
靠腦力勞動的崗位就能幸免嗎?機器人寫稿早已不新鮮,以前機器人會抓取并生成短消息,后來騰訊財經用機器人Dreamwriter寫報道,數據翔實,文從字順,只需要一分鐘,記者和編輯們怎么辦?《紐時時報》數字部門研發出機器人Blossomblot,篩選后推薦文章的點擊量是普通文章的38倍,通過學習甚至可以獨立制定標題、摘要文案、配圖等。
現在機器人可以演奏樂器,連手術室都在逐漸被機器人入侵,還有哪個崗位是“鐵飯碗”?
隨著科技進步,解放和發展人類生產力,機器人普及是勢不可擋的。而如果不想被取代,就只有自己變強,讓機器人為我們打工,絕不能讓機器人主宰未來。